这股怨气,这股对祖国的热爱之心,驱使着李露抬起了头,扬声道:“虽然我是离国之后才知道此事,但是,作为一国王子,我也想知道,为什么高句丽不能建造巨艋!”
金銮殿上,一片寂静。
贾琰这才慢悠悠地开口,道:“的确是个好问题。不错,当年高句丽的战船问题,是高祖皇帝派遣使节亲自与你们的世宗大王谈下来的。二十二艘战船,乃是你们的世宗大王亲口提出的。这份文件至今还封存在勤政殿内。怎么,你不知道吗?”
李露当然知道。
事实上,按照他们高句丽王室的记载,世宗大王在他本人的日记里面就写过,国与国之间,从来只有实力对比而没有永恒的敌人。这二十二艘战船是高句丽世宗大王对比了高句丽跟大晋的实力以及考虑过倭寇之害,这才定下的数量。那个时候,东瀛已经乱了两百多年,而高句丽世宗大王在自己的日记里面就写过,东瀛还会乱上百年。但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瀛乱了数百年之后,总有一天会迎来统一。
这份日记,便是会高句丽王室的祖训之一,而高句丽之所以会建造那么多的巨艋,跟这份文件里面说的东瀛即将统一一事有很大的关系。
“臣惶恐。娘娘。”李露趴在地上,道:“娘娘,作为庶出王子,臣对我高句丽世宗大王了解是有限的,至少,世宗大王的手札,臣从来不曾见过,只是从父王和王兄的口中听说上片言只语。臣也是后来才知道,父王之所以会建造那么多的巨艋,是为了抵御倭寇之害,或者说,彻底解决倭寇之害。”
第291章
高确见状,大急,也顾不得许多,连忙跪下来,膝行上前数步,这才连连磕头:“启禀万岁,启禀娘娘,早在我高句丽世宗大王登基之前,我高句丽就频频遭遇倭寇来犯,因此才有了己亥东征。”
“哦?说下去。”
见上面的帝后二人没有反对,高确心中稍稍安定,他趴在地上,高声道:“在我世宗大王时期,倭人频频来犯,多的时候,常常是数百艘船,来犯的倭寇高达数千!按照史料记载,世宗大王奏禀太宗大王任命长川君李从茂为三军都体察使,柳廷显为三道都统使,禹博、李叔亩、黄象为中军副节制使,朴础、朴实为左军节制使,李之实为右军节制使,率领诸道军船两百余艘,诸色军士一万七千余人,于当年五月二十五日出发,向对马岛进发。打死七百名、俘虏一百一十名倭寇,并释放了至少一百四十名被倭寇抓走的上国人。朝鲜方面则有一百八十人阵亡。九月,对马海峡倭寇首领被捉获,并押到我高句丽王宫。……”
听到高确话,金銮殿上一片交头接耳之声。
丁涛道:“哦,这么说来,当时的倭寇就已经被你们高句丽打服了?”
“启禀大人,倭寇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即便在我世宗大王手下吃了这么大的亏,可是依旧贼心不死,不到二十年依旧卷土重来。百年来,我高句丽一直保守倭寇之苦。”
金銮殿上再度传出了一阵窃窃私语声。
丁涛便道:“听起来,你们高句丽对倭寇也很熟悉了。”
“是,是的,大人。”
“那么,本官就好奇了。本官能够问几个问题吗?”
“大人请问。”
“听你的话,你们高句丽人对你们的世宗大王十分敬服?”
“是的,大人,世宗大